当前位置: > 首页 > 古代诗歌

三生前缘一纸书:古人藏在诗词里的爱情,原来从未走远

 

博物馆里的胭脂盒,藏着“愿得一心人”的千年回响

去年去南京博物院,在唐代展区看到个鎏金胭脂盒,巴掌大的物件,边角都磨亮了。盒底刻着半行字:“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字里行间还带着点刻刀打滑的痕迹,像是刻的时候手在抖。

讲解员说,这盒子是1987年从一座合葬墓里挖出来的。男的是戍边的士兵,女的是江南绣娘,俩人活着的时候没见过几面,死后倒葬在了一起。陪葬的除了这盒子,就剩一把断了弦的琵琶,弦轴上还缠着半根红丝线。

这让我想起老早读过的《乐府诗集》,里面记着个叫苏伯玉的商人,在外头跑买卖,三年没回家。他媳妇想他想得厉害,就在镜台上刻了句“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后来苏伯玉回来瞧见了,对着镜子哭了三天,之后打死也不出远门了。

你说这事儿多有意思,千年前的人爱得实在。心里有念想,就刻在胭脂盒上,写在镜台里,藏在过日子的细枝末节里。哪像现在,“我爱你”三个字随口就来,发个朋友圈配句情话,转天可能就忘了。

83岁陈大爷的诗稿本:“衣带渐宽终不悔”不是戏文,是日子

我们小区门口修鞋的陈大爷,上个月突然把摊收了。街坊邻居问起来,才知道是他老伴秀兰走了。清理东西的时候,从柜子顶上翻出个蓝布包,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放着五十本诗稿,最上面那本的封皮上,用毛笔写着“赠吾妻秀兰”,字都褪成浅灰色了。

陈大爷跟我念叨过,1962年他在粮站当临时工,秀兰是小学的代课老师。那时候处对象讲究“思想进步”,俩人不敢光明正大见面,就靠递纸条。陈大爷没念过多少书,却学着写打油诗,有一句我记得清楚:“扁担压肩粮满仓,不及秀兰笑一场”,字歪歪扭扭的,纸边上还有泪痕。

秀兰后来得了阿尔茨海默症,最后五年谁都不认,唯独陈大爷念诗的时候,眼睛会亮一下。有回陈大爷念到“衣带渐宽终不悔”,老太太突然插了句:“你瘦了,明天给你做红烧肉。” 那天晚上,陈大爷在病床前坐了整夜,把三十年前写的那些歪诗,又工工整整抄了一遍。

这世上最让人心里发暖的,从来不是“我爱你”三个字。是有人把一句诗,当成日子过了一辈子,你说对不?

跨越时空的同频:古人的“相思”,和今天的“等你”没两样

前阵子看纪录片,讲敦煌藏经洞的故事。里面有卷唐代的残卷,是个叫李氏的女子写给丈夫的,就几句话:“家中有梨,已晒成干,待君归。” 纸都黄得发脆了,可那“待君归”三个字,看着比“玲珑骰子安红豆”还让人鼻酸。

这不就是现在的我们吗?妈妈在冰箱里留的那碗红烧肉,盖着保鲜膜,旁边贴张纸条:“热三分钟再吃”;妻子在沙发上盖着毯子等晚归的丈夫,电视开着静音,手里织着毛衣;女儿在手机备忘录里存着“爸爸早点回家”,后面还画个笑脸。

去年冬天郑州下暴雪,公交都停运了。有个外卖小哥在朋友圈发了段视频,说自己徒步两小时送饺子,顾客是位老奶奶。老太太说:“我姑娘在外地,今天生日,就想吃口我做的韭菜鸡蛋馅。” 小哥没要配送费,还帮着拍了段饺子的视频发过去,配文:“奶奶说,‘但愿人长久’”。

所谓“红尘一梦”,不就是你在这头守着日子,我在那头盼着归期。把思念熬成了诗,把等待过成了画,对吧?

我们总说“古人浪漫”,可浪漫的从来不是时代

李清照写“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够刚吧?可她也写“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的爱情,是和赵明诚赌书泼茶,输了就抢着喝茶,茶水洒了一袖子;也是国破家亡后,抱着一堆书稿哭,写“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现在的我们呢?会在纪念日订烛光晚餐,牛排要七分熟,红酒要醒十分钟;也会在加班到半夜时,收到对方递来的热牛奶,杯壁上还挂着水珠。会为了“520”的红包开心半天,截图发闺蜜群;也会在病床前给对方擦身喂药,嫌弃他“怎么又弄脏了”,手上的动作却轻得很。

你说,是“愿得一心人”的誓言分量重,还是柴米油盐里的陪伴更实在?是古人把爱情藏在诗词里动人,还是我们把日子过成诗更难得?

你的爱情里,藏着哪句诗?

陈大爷的诗稿本最后一页,是他去年写的,字都抖了:“五十年前牵你手,如今坟前插新柳。若问相思有多深,明月照我白了头。”

其实啊,红尘里的爱,哪用得着那么多华丽的词藻。古人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说“老了我陪你跳广场舞,你别总踩我鞋”;古人写“天涯共此时”,我们发“晚安,梦里见,记得盖好被子”。

你和TA的故事里,藏着哪句心里话?不用多讲究,像诗一样,写在评论区里,让大家听听呗。#古诗词##情感##头条##我要上头条##在头条看见彼此#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生前缘一纸书:古人藏在诗词里的爱情,原来从未走远,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