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鸡啼晓(外一首)
骆阳叶(广东)
红砂岩的骨骼里
藏着亿万年的日落日出
三块石头叠成雄鸡的模样
昂首北望时 风正穿过它的喉咙
不用谁来喂养 也无需报晓
时间在它身上 是一层一层的红
像所有不甘平庸的生命
把倔强 垒成自己的峰
你看它引颈的姿态
多像我们 总在某个清晨
对着远方 清一清积攒了整夜的梦
然后 用沉默 代替一声啼鸣
原来最动人的风景
从不是天生的神奇
是一块石头 也懂得
把等待 站成永恒的造型
石头鸡的悄悄话
骆阳叶(广东)
红石头蹲在岭上
把脖子伸缩成眺望的形状
三千年风剥雨蚀
没磨掉那声没出口的啼响
它不说自己是风景
也懒得管谁来照相
就那么挺着
像个把日子过成雕塑的老乡
人总说它在等什么
等朝阳爬上山梁
还是等某个迷路的影子
认出它藏在纹路里的过往
其实它早把道理
刻进了丹霞的骨头上——
真正的昂首
从不在喧嚣里嚷嚷
能站成自己的模样
就是最美好的
地久天长
静默的雄姿:骆阳叶两首写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金鸡岭》的现代诗赏析
文/水云天(深圳)
金鸡岭座落在乐昌市坪石镇,是广东省省级风景名胜区。因岭上由棕红色砂岩组成的一天然巨石状似雄鸡,引颈欲啼,故而得名。金鸡岭属丹霞地貌,其岩石以棕红色的砂岩为主,上下岩层比较均匀。由于地壳运动,形成了悬崖峭壁的山势。
骆阳叶的现代诗《金鸡啼晓》与《石头鸡的悄悄话》,以丹霞地貌中天然形成的石鸡为意象载体,在地质的厚重与生命的灵动间架起桥梁,让一块沉默的石头成为凝视生命本质的镜像。两首诗一脉相承,却各有侧重,共同勾勒出“站成自己”的生命哲学。
《金鸡啼晓》以“红砂岩的骨骼”开篇,便赋予石鸡跨越亿万年的时间维度。“三块石头叠成雄鸡的模样”,极简的勾勒中藏着造物的神奇,而“风正穿过它的喉咙”的动态描写,让静态的石头有了欲言又止的张力。诗人没有停留于形态的摹写,而是深入其精神肌理:“不用谁来喂养 也无需报晓”,它挣脱了世俗对“金鸡”的功能期待,以“一层一层的红”沉淀生命的倔强——这红色既是丹霞的地质特征,更是不甘平庸的生命底色。当诗人将石鸡“引颈的姿态”与人类“清一清积攒了整夜的梦”相勾连,石头便成了人的隐喻:那些未说出口的渴望、未发出的呐喊,恰是生命最本真的力量,“用沉默代替一声啼鸣”的克制,比喧嚣更有穿透时间的力量。
《石头鸡的悄悄话》则进一步褪去“金鸡”的传奇色彩,让石鸡回归“把日子过成雕塑的老乡”的质朴。“三千年风剥雨蚀/没磨掉那声没出口的啼响”,延续了前作中“沉默的力量”,却更添几分烟火气。它“不说自己是风景”,对世俗的打量与猜测毫不在意,这种超然让“人总说它在等什么”的疑问显得多余——真正的坚守从不是为了等待外界的回应。诗人最终点出其“刻进丹霞骨头里”的道理:“真正的昂首/从不在喧嚣里嚷嚷/能站成自己的模样/就是最美好的/地久天长”。这既是石鸡的生存姿态,也是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注解:摒弃外界的定义与评判,在自我坚守中抵达永恒。
两首诗的意象系统高度统一,“红”与“丹霞”是贯穿始终的视觉锚点,既是地理符号,也是生命热情的象征;“风剥雨蚀”“纹路”等词语则强化了时间的质感,让石鸡的坚守更具重量。而“没出口的啼响”作为核心意象,在两诗中反复回响,它不是无力的沉默,而是超越语言的生命宣言——正如丹霞地貌在沉默中成就奇观,生命的精彩也未必需要声张。
骆阳叶笔下的石鸡,最终超越了“风景”的范畴,成为一种生命范式:它是对抗平庸的倔强,是拒绝喧嚣的清醒,更是在时间洪流中“站成自己”的笃定。这种从自然意象中提炼出的生命哲学,让两首小诗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也让每一个读到它的人,在凝视石鸡的同时,看见自己该有的模样。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静默的雄姿:骆阳叶两首写广东乐昌市《坪石金鸡岭》的现代诗赏析,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