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古代诗歌鉴赏这一道题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好此题对整个语文分数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此题中常常涉及一些意象影响着做题的思路,或者说这些意象对做题有直接的帮助。下面就将诗歌中一些常见的意象列举如下:
日新语文日新语文,专注高中语文教育。14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第一类:树木类
1.柳: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折柳: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句,表现了柳永对恋人的怀念。
(2)柳絮飘忽不定,常作谴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2.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3.竹:坚强,不屈不挠。
第二类:花鸟类
4.菊:隐逸,高洁,脱俗。
5.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6.兰:高洁,不流世俗。
7.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8.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9.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0.沙鸥:飘零,伤感。
11.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
12.杜鹏: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3.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人诗词中。或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或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或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或代人传书,诉离情之苦;或表现羁旅情愁,写漂泊流浪之苦。
14.(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15.衰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诗歌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鸣之声不绝。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16.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第三类:虫鱼动物类
17.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18.双鲤:代指书信,语出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19.猿:哀伤,凄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20.班马:班马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李白《送友人》:“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第四类:典故类
21.折桂:比喻科举及第。典出《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说曰:‘卿自以为何如?”说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桂,昆山之片玉。”
22.南冠:指囚犯。典故出自《左传·成公九年》:楚人钟仪囚于晋,仍然戴南冠,弹奏南国音乐,范文子称赞这是君子之行,后来一般文人以此指代自己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23.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24.精卫: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见于《山海经·北山经》)。后来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25.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以喻坚守信约。李白《长干行》:“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26.三尺:古代,剑约三尺长,故用为剑的代称。《汉书·高帝纪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又因古代把法律刻在三尺长的竹筒或木板上,故又作法律的代称,也叫“三尺法”。
27.咏絮:调女子咏雪。指女子工于吟咏,有非凡的才华。语出刘义庆<世说新语》,后来“咏絮“即指咏雪,“咏絮才”即非凡才华。《红楼梦》(第三回):“可叹停机德,谁怜咏絮才。”“咏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咏诗才华。
28.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本草》称其为“相思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顺,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在唐时甚红,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29.碧血:借指为正义事业所流的血。后来也用“户碧血“苌弘化碧”比喻蒙冤而死或忠心不泯。
第五类:地名类
30.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人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由于长期的民族文化漫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31.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事更短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事晚。”李叔同《送别》:“长事外,古道边,芳革碧连天。”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第六:其他事物类
32.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思乡,思亲。"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笔法。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33.云:游子,飘泊,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如“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4.江水:时光的流逝,岁月的短暂,绵长的愁苦,历史的发展趋势。
35.霜:人生易老,环境的恶劣,恶势力的猖狂,人生路途的坎坷、挫折。
36.露:人生的短促,生命的易逝。
37.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英蓉楼送辛渐》)冰心:高洁的心性,古人用“清如玉壶冰”比喻一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
38.水:因水的剪切不断,绵软不绝,常以水喻愁。
39.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青山。”青山,指眉。
40.娥眉(蛾眉):美女,高尚的德行。
41.婵娟:姿态美好,多用于形容女子;因人们常喻月为美女,故称月亮婵娟。
42.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
43.西楼、小楼:闺怨之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集锦,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