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古代诗歌

七年级下册 第21课《诗歌五首<己亥杂诗>》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

 

七年级下册 第21课《诗歌五首<己亥杂诗>》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

一、知识点梳理

(一)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ān),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其诗风气势磅礴,情感激愤,多讽刺现实、抒发怀抱,代表作有《己亥杂诗》315 首(组诗),本诗是其中第 5 首。

创作背景

诗作于己亥年(1839 年),龚自珍因不满官场黑暗,辞官离京,途中创作了这组诗。本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虽辞官但仍心系国家的情怀。

(二)诗句原文与注释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句

重点注释

浩荡离愁白日斜

浩荡:形容愁绪广阔无边;白日斜:夕阳西下,象征时光流逝、处境落寞。

吟鞭东指即天涯

吟鞭:诗人的马鞭(代指行途);东指:辞官后向东返回故乡;天涯:指离家遥远。

落红不是无情物

落红:落花(“红” 代指花,运用借代手法)。

化作春泥更护花

春泥:落花腐烂后成为土壤;护花:滋养新的花朵,象征诗人对国家的关怀。

(三)主旨与情感

核心主旨

通过描写辞官离京的离愁别绪,以落花自喻,表达了诗人即使脱离官场,仍会以其他方式为国效力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

情感层次

前两句:流露辞官的惆怅与漂泊的孤独(“离愁”“天涯”);

后两句:转为昂扬的斗志,用落花 “护花” 的意象,展现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艺术手法

比喻与象征

以 “落红” 比喻辞官的自己,“化作春泥更护花” 象征诗人虽离开官场,仍会关心国家命运,为社会贡献力量。

借代

“红” 代指 “花”,简洁形象,增强诗歌的画面感。

情景交融

前两句 “白日斜” 的景物描写,烘托出 “离愁” 的沉重;后两句以落花的动态,融入诗人的情感,使抒情更含蓄深刻。

(五)经典名句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打破了传统落花 “伤春” 的悲情基调,赋予落花积极的意义。

寓意:事物虽有消逝,但只要有价值,就能以新的形式继续发挥作用。常用来赞美默默奉献、鞠躬尽瘁的精神(如教师、医护人员等)。

(六)拓展与应用

同类诗句对比

与陆游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相比,龚自珍的 “落红” 更强调主动 “护花” 的积极行动,情感更昂扬。

现实意义

诗句可用于表达对事业的热爱、对后辈的培养,或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写 “老师”“志愿者” 等主题的作文)。

二、拓展练习

一、(24-25七年级下·河北保定·期末)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作者借花寄托了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请说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蕴含的哲理。

【答案】

【小题1】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以落花自喻,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愿意为国家效力的情怀。

【小题2】“落红”似乎成了无用之物,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它能化泥护花,仍有价值。蕴含了为追求美好事物而勇于献身的哲理。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落红”即落花,本是凋零之物,诗人却赋予其“不是无情”的特质。结合背景,诗人龚自珍已脱离官场、辞官南归,但“化作春泥更护花”,以落花自喻。愿化为春泥滋养花朵,即关心国家、想为国家效力。所以,这两句诗寄托诗人虽不在官场,仍心系国家命运,甘愿为国家奉献的情怀,把个人身世与家国担当融合,借落花表达爱国热忱与奉献精神。

【小题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哲理。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句意: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化作养料,滋养美丽的春花成长。诗人以落花自喻,表面上是说落花从枝头飘落,看似无情地离开了花朵,但它会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下一代花朵提供养分。实际上是蕴含了一种生命的循环与奉献的哲理,即个体虽然在某些阶段看似失去了价值或作用,但在整体的生命进程和自然规律中,依然能够以另一种形式发挥积极的作用,继续为新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做出贡献,体现了一种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4-25七年级下·河北沧州·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病牛①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②,力尽筋疲谁复伤③?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①这首诗写于绍兴二年(公元1132),是作者谪居时心境的真实写照。②箱:同“厢”,仓廪。③伤:哀怜,同情。

《己亥杂诗(其五)》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病牛》一诗中的“牛”因何而病?请简要概括。

3.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共同表达了诗人的什么志向?

【答案】

【小题1】这两句描绘了夕阳西下,诗人满怀离别愁绪,辞别京城,策马挥鞭向天涯出发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小题2】①不断耕种而身体劳累。②无人怜惜而心力交瘁。

【小题3】两首诗共同表达了诗人鞠躬尽瘁、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与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精神。(意思对即可)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对诗歌画面的描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大意是:心中涌动着无尽的离别秋绪,此时夕阳正缓缓西沉;我举起马鞭,指向东方,一旦策马前行,这里便成了遥远的天涯。

“浩荡离愁”直接点明诗人心中充满无尽的离别愁绪,“白日斜”则描绘出夕阳西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苍茫、壮阔又略带伤感的氛围。“吟鞭东指”写出诗人举起马鞭,指向东方的动作,“即天涯”则体现出一旦策马东行,便与京城相隔遥远,如同抵达天涯海角一般。整体来看,两句诗融合了诗人的离愁与眼前的夕阳、策马远行的场景,展现出诗人满怀离别愁绪,辞别京城,策马挥鞭向天涯出发的画面示例:夕阳渐渐西沉,天空染上一抹苍茫的暮色。诗人心中涌动着如江海般汹涌澎湃的离愁别绪,他举起马鞭,轻轻向东一指,那即将奔赴的远方,仿佛一抬脚便已是天涯海角。

【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耕犁千亩实千箱”大意是牛耕种了千亩田地,收获的粮食装满了千座仓廪。这表明牛因为长时间、高强度地耕种,身体早已“力尽筋疲”,是不断耕种导致的身体劳累。

“力尽筋疲谁复伤”大意是牛已经力气耗尽、筋骨疲惫,却没有人来哀怜它。这体现出牛在劳累之余,还因无人怜惜而内心承受着孤独与委屈导致心力交瘁。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已亥杂诗(其五)》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大意是落花并非没有感情,它凋零后化作春泥,还能滋养花朵生长。诗人以落花自比,即便离开官场,仍愿像落花化作春泥护花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奉献自己。《病牛》中“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大意是只要能让百姓都吃饱饭,牛即使瘦弱生病,倒在夕阳下也在所不辞。诗人以病牛自喻即便自身处境艰难,仍心系百姓,愿意为百姓的温饱奉献一切。两者都通过托物言志的手法,借“落红”和“病牛”表达了诗人鞠躬尽瘁、至死不渝的报国之志与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精神。

(24-25七年级下·福建福州·期末)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新雷

张维屏[1]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注】[1]张维屏,鸦片战争时期诗人,这首绝句写于道光四年初春,正是鸦片战争前的十余年。

【乙】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诗人把人类的情绪活动外射到自然界中,使其具有人的思想感情。

B.甲诗诗歌虽然篇幅短小,却隽永清新,画面富有悬念,具有戏剧色彩。

C.“浩荡离愁”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离开京城时内心的愁绪之深广、复杂。

D.乙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说明议论有机结合。

2.“造物无言却有情”,“春雷”和“落红”是否都“有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

【小题1】D

【小题2】“春雷”和“落红”都“有情”。甲诗中“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干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春雷是春天到来的信号,它的出现会带来干红万紫的春天,体现了对万物生长的催生之情;乙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虽凋零,却化作春泥滋养花朵,体现了奉献之情。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与辨析。

D.有误,结合乙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此句以落花自喻,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入景物描写中,是抒情与议论的结合,而非“说明”。说明侧重于客观解释,而此处是借落花抒发情感并阐发哲理。由此可知,选项中“将抒情、说明议论有机结合”表述错误。故选D。

【小题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及情感理解。

结合甲诗“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可知,诗人认为造物主虽沉默却有情,在寒冬将尽时孕育春机,而干红万紫的绽放正等待春雷的召唤。由此可知,春雷是唤醒万物、催生繁花的使者,蕴含着推动生命复苏的温情。结合乙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落花虽脱离枝头,却并非无情,而是化作春泥滋养新花。由此可知,落红承载着对新生命的培育与奉献,饱含着延续生机的深情。

因此,“春雷”和“落红”都“有情”,前者体现催生万物之情,后者体现滋养奉献之情。

四、(2025·河北邯郸·二模)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两首诗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己亥杂诗(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白日西斜之景烘托离京的愁绪;《送元二使安西》里“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以乐景衬哀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是千古名句,请任选一句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

【小题1】

借景抒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

借描绘清新的雨后景色为送别营造氛围

【小题2】示例一:选择“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自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虽脱离官场,却依然关心国家命运,愿意为国家贡献力量的无私奉献精神。

示例二:选择“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没有直接写离别之苦,而是通过劝酒这一行为,将对友人远行的担忧、牵挂以及惜别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表现手法的分析。

第一空:结合“借白日西斜之景烘托离京的愁绪”和“以乐景衬哀情”可知,两首诗诗歌都用景色抒发情感,即借景抒情。

第二空:结合“借白日西斜之景烘托离京的愁绪”中“白日西斜”“愁”等关键词可判断,此句为:浩荡离愁白日斜。

第三空:结合“以乐景衬哀情”可知,此句描写了清晨细雨洗净尘士,柳树翠绿,旅店周围一片清新明亮的美好景色。但诗人王维此时正与友人元二分别,友人西出阳关后再难相见,如此乐景反而更凸显出离别的伤感与不舍,更强化了内心的愁绪,以乐景衬哀情将离别之情渲染得更加浓重。因此此空可填写:看似描绘清新美好的雨后景色,实则用美景反衬离别时的不舍与伤感,烘托离别的氛围。

【小题2】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便凋零落地,化作春天的泥土,也要去滋养呵护来年盛开的花朵。

此句用比喻的手法,表面写落花不是“无情”的抛弃,而是甘愿化作“春泥”,滋养来年的花朵。实际诗人借落花自比,虽然离开官场,但依然心系国家,即使化作“春泥”(身处卑微或困境),也要继续奉献力量。此句妙在以花喻人,把离别的愁绪转化为对理想的执着,哀而不伤,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家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你再干了这杯送行的美酒,等你向西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老朋友相伴了巧妙之处:“劝君更尽一杯酒”是离别时刻的主动挽留,用“再喝一杯”的动作,将“能多相伴一刻便多一刻”的眷恋融入酒中,看似轻松的劝酒,实则藏着难以言说的不舍。“西出阳关无故人”转向对友人未来的忧虑。“阳关”代指荒远陌生的西域,诗人预见友人此去将身处孤独境地,暗含“前路艰险,再无知己相伴”的担忧。这两句诗的高明之处,在于避开直白的离愁倾诉,转而用一个日常动作和一句家常话,让离别之情自然流淌,却更显深沉动人。

五、(24-25七年级下·北京海淀·期末)阅读龚自珍的两首《己亥杂诗》,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诗歌常用比喻形象地传情达意。《己亥杂诗》(其五)首句用“①________”一词,把“离愁”比作江水,将抽象的情绪具象化,写出诗人愁绪的②________;《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中,以万马沉寂无声的状态比喻人们③________,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悲愤哀叹。2.抒情方式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比较两首诗画线句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并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小题1】

浩荡

强烈深重

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的情形。

【小题2】示例:前诗画线句运用间接抒情,借“落红”自比,写花朵悄然离枝消融于泥土却能更好呵护花树,含蓄地表达诗人虽远离官场也依然心系国家命运、甘愿为国奉献的情怀。后诗画线句运用直接抒情,以“我劝”二字直接呼吁上天不拘泥于旧制广降人才,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打破陈规、广纳贤才的热切期盼。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结合《已亥杂诗(其五)》首句“浩荡离愁白日斜”可知,“浩荡”一词常用来形容江水壮阔浩大,这里用来修饰“离愁”,将抽象的离愁比作浩荡的江水。由此可知,①处应填“浩荡”,且这一比喻写出诗人愁绪的强烈深重,故②处为“强烈深重”。结合《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万马齐喑究可哀”可知,“万马齐喑”指千万匹马都沉寂无声,诗人以此比喻当时社会中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的状态。由此可知,③处应填“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的情形”。

【小题2】本题考查抒情方式及作用。

结合《已亥杂诗(其五)》画线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诗句借“落红”这一意象自比,不直接抒发情感,而是通过落花护花的情景委婉表达心意。由此可知,此处运用间接抒情,含地体现诗人虽离开官场仍心系国家、甘愿奉献的情怀。结合《已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五)》画线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可知,诗句以“我劝”直接发出呼吁,直白表达对上天的期盼。由此可知,此处运用直接抒情,强烈地传递出诗人渴望朝廷打破常规、广纳贤才的急切心情。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 第21课《诗歌五首<己亥杂诗>》知识点梳理与拓展练习,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