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古代诗歌

诗见其心,范仲淹三首经典作品中的家国与情怀

 

文/古诗词

范仲淹,北宋政坛与文坛的双璧。他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襟怀立世,更以诗笔镌刻时代与心境。其作品或关切民生,或寄情边塞,或直抒乡愁,字里行间皆是赤诚。品读他的三首经典之作,恰似触摸一位文人政治家的精神脉络。

一、《江上渔者》

【一诗见悲悯,民生在心头】

诗句: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二十字的绝句,如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世人习以为常的“享受”。江上来往的行人,只知鲈鱼鲜美,却无人留意那“一叶舟”在风浪中沉浮——那是渔民赖以生存的战场。

“君看”二字,是范仲淹的刻意提醒。他以政治家的敏锐,在寻常景致中捕捉到贫富的反差:食客的酣畅与渔民的艰险,形成刺眼的对照。不发一句议论,却将对底层百姓的同情藏在风浪里,尽显“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初心。这种“以小见大”的笔法,让悲悯不流于空泛,反而直抵人心。

二、《渔家傲·秋思》

【边塞风烟里,壮志与乡愁】

词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是范仲淹戍守西北时的名作,字里行间都是边塞的风霜与将士的赤诚。上阕以“异”字开篇,勾勒出与中原迥异的边塞秋景:雁群决绝南飞,边声与号角交织,千峰环抱中,孤城紧闭于长烟落日之下。肃杀之景,既是战场的真实写照,也暗喻边疆的紧张局势。

下阕转入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道尽思乡之切,“燕然未勒归无计”却显报国之志——霍去病曾刻石燕然山记功,而此时边疆未宁,将士们纵思乡如渴,也只能坚守。最终“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壮志与乡愁、责任与私情熔于一炉,读来令人动容。

三、《苏幕遮·怀旧》

【秋景牵愁绪,天涯共此心】

词句: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若说《渔家傲》见其刚,这首词则显其柔。上阕铺展一幅辽阔的秋景:碧云黄叶,烟波寒翠,斜阳映山,水天相接,而“芳草无情”偏又延伸至斜阳之外,似在嘲笑游子的归期无凭。这等景致,美则美矣,却处处牵起乡愁——以乐景衬哀情,愈见思念之深。

下阕直抒胸臆,“黯乡魂,追旅思”道尽漂泊之苦。“明月楼高休独倚”是自我劝诫,却藏不住按捺不住的思念;“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更将无形的乡愁化为有形的泪,让人体味到这位“大丈夫”也有的柔情。

结语诗如其人,心向天下

范仲淹的这三首作品,恰如三面镜子:《江上渔者》照见他的民生关怀,《渔家傲·秋思》显其家国担当,《苏幕遮·怀旧》露其柔情本色。他的诗,从不局限于个人悲欢,而是将小我之情融入时代洪流。

千年后的今天,读这些诗句,我们仍能感受到那份“先忧后乐”的赤诚。这,正是经典的力量——它让我们透过文字,读懂一位古人的精神世界,更从中汲取面向生活的勇气与胸怀。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见其心,范仲淹三首经典作品中的家国与情怀,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