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读后感

让语文教育回归“文以载道”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出自《诗经·大雅》。现在,有一套以“维新”命名的小学语文教材即将面世~~~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的收官之作《维新小学语文》已进入审订阶段,即将在今年5月正式出版。

这是我国首部针对海外华人子女编写的语文教材,将语文、国学、历史、德育融为一体,淡化了字词义的标准化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文学艺术底蕴。

这究竟是一套怎样的语文教材? 其“新”在哪里? 又如何将多学科知识融通一体?

淡化字词句,融合德育和人格教育理念

翻开一年级《维新小学语文》上册样书,扑面而来一种恬静朴实、率真自然的气息。一位长衫先生在接受学生们的鞠躬问好、雨中撑着油纸伞三三两两走向学校的小学生,配图古朴而诗意,颇有丰子恺先生漫画的神韵。

第一单元不是拼音识字,而是“开蒙言志”,课文有“先生训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第二单元“识数字”中,则引入了宋代邵康节的《山村咏怀》和三字经片段。

课题组执行主任、中国国学文化艺术中心秘书长张健介绍,教材按六年学制编写,全套12册。

每册教材有6至7个单元,具体为国学、人文主题、诗词基础、华文文法、现当代文学、中国历史和写作。每个单元有3至7篇文章,是由专家精挑细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如在国学单元,有孔子、孟子等经典内容,分为“论君子”“论人性”“论学习”等主题;在文学单元,既有贾平凹的《秦腔》、冰心的《观舞记》、季羡林的《病榻杂记》,还有安徒生的《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等。

从二年级开始,教材尝试融入了历史知识,每册教材讲述一个朝代,从周朝、春秋战国一直讲到清朝,着重讲述每个历史时期中最辉煌的片段。

张健介绍,教材进行了学科整合,将语文、国学、历史、德育融为一体,淡化了单纯注重字、词、句的标准化教学方式,突出语文学习素养和文学艺术教学,并实现模块化教学,以创新视角解读语文教育。“我们希望孩子在低年龄阶段,在最需要文学和文化知识的时候,给他最适合的东西,国学经典、高雅的文学作品都能涵养并引导孩子的精神境界。”

《维新小学语文》并不唯古与复古,而是吸收了中西方文化的精华,教材中也融合了德育以及西方人格教育理念。“例如小学一年级下册中,有一篇《学生规范》”,张健说,与以往的学生守则不一样,该守则完全从人文角度为小学生提出了13条必须遵守的生活学习准则,包括“人人平等,不可轻视他人”“遵守秩序”“小秘密可以告诉妈妈”等,每一条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教材还设立了主题教育,如正直、勇敢、合作等,参照卡特尔人格特质理论,帮助孩子塑造人格。“人格特性80%在小学阶段定型,因此要在最小的时候告诉他最有用的东西。”张健说。

给孩子思想、文化和基本文学艺术修养

“国学范儿”是这套教材的显著特点之一。张健介绍,国学、诗词占40%,按照教学目标,学生们将学会中国传统的律诗、绝句的创作,进行声韵词赋启蒙。

“中国语言的美有自己的特性,比如简约的美、对仗的美等,现在的孩子写文章没有深度,也缺乏美感,如果按照中国传统优秀的文学美去作文,会非常漂亮。”张健介绍,教材从基础的平仄、对仗开始,逐步教授楹联、绝句、律诗、词,共介绍了8种词牌,能达到训练学生用排比、对仗等手法写出文章、作出诗歌的目的。

“因为是课题研究,我们研究的内容要超前于当代5到10年,不受大部分现行政策的束缚,认为什么教学内容应该给孩子,就可以编入教材,因此这套小学语文可以说是最彻底的一次变革。比如介绍不同朝代的文学,应该给学生的是此朝代文化、文学的整体感觉,而不是让孩子背几首诗。现在中国语文教育到了必须改革的地步了,文学艺术修养问题不能变成标准化考试,比如段落大意,孩子读完有不同感受,描述出来就够了,为什么要统一到一个答案?”

不设标准答案,怎样考试?“能很好地写出一篇文章来,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文词流畅优美且思路清晰即可,再高一点学生还能创作诗词曲赋,这就足够了。学科教学,达到人格、人文素养的提高才是目的,也就是回归教育的本质:人的教育。所以中国教育真正改革要从教育目标转变开始,最能体现变革的就是语文。语文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材创新的最终目标是给孩子思想、文化和基本文学艺术修养,让语文教育回归其基本功能‘文以载道’。”张健说。

国内学校有望试用

《维新小学语文》 编写历时三年,编写者多达百余人,包括语文学科教育专家、国学教育专家、全国各地中高级教研员、人格教育研究学者等。

而实际上,这套教材只是教育部“十二五”规划课题“传统文化与中小学生人格培养研究”的很小一部分。“传统文化教材是个庞大的出版工程,共用了12年时间,完成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的传统文化教材的研发工作,而且对应每个省,还编有不同版本。”

张健表示,目前各地高考改革的信号均指向增加传统文化内容,但考什么、怎么考又是一个难题。“什么是传统文化? 我们的概念界定是,应包括国学经典、民族艺术和民俗三部分。我们研发的高中版传统文化教材就要出版了,但现在的高中学生没有任何国学基础,也没有合适的老师,学起来会非常难。好在,现有的中小学传统文化实验区已做了6年课程实验,孩子们有很好的传统文化和国学基础,到高中再学这套教材就顺利多了。”

“随着传统文化进入中高考,社会有这方面需求时,才会看到还有一套《维新小学语文》 也是为此做准备的,这些教材的价值要几年之后才会凸显。”张健说。

据了解,《维新小学语文》 出版发行后,将在今年下半年率先在海外大范围发行,同时有望在北京通州、江西上饶、河北滦县、青海湟中等多个课题实验区试用。按照科研管理条例,教材要至少通过一个教学周期的试用后,再经专家论证及版本修订,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审订后,才有可能真正进入中小学课堂。

(文汇报北京3月25日专电)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让语文教育回归“文以载道”,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