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读后感

法官文苑走下圣坛的孔子——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四十九)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编者按:近日,东营中院立案庭副庭长杨敬栓撰写的专著《走下圣坛的孔子——换一个视角读<论语>》,由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以普通人的视角来解读孔子,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万分真诚、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该书贴近普通现实生活,旁征博引,拈提古今,微言大义,蕴涵深邃。

杨敬栓,笔名文全,现为东营中院立案庭副庭长,先后从事过民商事审判、环境保护审判、执行、立案信访等工作。在《人民法院报》、《立案工作指导》、《山东审判》等报刊上发表文章40多篇。多次参与最高人民法院、山东省法院重点调研课题。杨敬栓爱好中国传统文化,对古代法律思想有专深的研究。

经作者授权同意,从即日起,本公众号进行连载,以飨读者。

东营中院立案庭副庭长 杨敬栓

第七章 孔子的交友之道

(一)

孔子的交友目的

孔子广交朋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实现他的“仁”政理想,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以文会友,也可以说以文交友。交朋友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仁”,即“以友辅仁”。所以,孔子不是什么样的人都结交,他所结交的正如他所说的,都是“大夫之贤者,士之仁者”,即贤明和仁爱之人。

孔子在卫国得不到重用,就打算往西周游到晋国去见赵简子(赵简子是晋国的大夫,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赵武之孙。赵简子在晋国的地位很高,权力很大,正是他后来与其他两家瓜分了晋国,建立了赵国,即赵、韩、魏“三国分晋”)。到了黄河边,听到窦鸣犊、舜华被杀的消息。孔子面对着黄河叹气说:“黄河水真美啊,水势多么盛大!我孔丘时运不济,也是命运的安排吧!”子贡赶上来问:“老师您这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窦鸣犊、舜华两个人,都是晋国有才德的大夫。赵简子未得志时,是靠这两个人才得以从政的;他得志后,却杀了他们以掌政权。我听说过,剖腹取胎杀害幼兽,麒麟就不再出现在郊野了;排干了池塘里的水捕鱼,蛟龙就不调合阴阳了;倾覆鸟巢毁坏鸟蛋,凤凰就不愿出来飞翔了。为什么呢?君子忌讳伤害他的同类。那些鸟兽对于不义的行为尚且知道避开,何况是我孔丘呢!”于是便回老家陬乡休整,创作了琴曲《陬操》以哀悼窦鸣犊、舜华两位贤人。随后又回到卫国,住在蘧伯玉家。可见孔子并非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仁”政,否则,孔子绝不会降格结交。

(二)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什么样的朋友有益,什么样的朋友有损呢?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piánpì),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

朱熹解释说:“友直,则闻其过;友谅,则进于诚;友多闻,则进于明。便,习熟也。便辟,谓习于威仪而不直;善柔,谓工于媚悦而不谅;便佞,谓习于口语,而无闻见之实。三者损益,正相反也。”(《论语集注》)

直,即心地正直,心中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正直的朋友肯指出自己的过错,使自己及时得以改正。

谅,比较复杂,古时有诚实、诚信之意,如《说文》中:谅,信也。谅也有理解、体谅、宽恕的意思,如唐•李朝威《柳毅传》:谅其至冤。在《论语》中,谅也有好几种解释,有理解、体会的意思,如“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谅”还有固执、不知变通的意思,即过于守信了,如: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卫灵公》)贞,即正,朱熹把这里的“谅”解为“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即无论好坏、对错、是否适宜而固守于诚信。

(三)

言不必行,行不必果

《庄子•盗跖》里有一个寓言,可以说明何谓“不择是非而必于信”。一个叫尾声的人,和一名女子相约在桥下幽会,女子爽约,洪水却来了,尾生守信不肯离去,紧抱桥柱被淹死了,尾生这样就是“不择是非而必于信”,即为谅。

诚实守信本是好事,但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在孔子看来,诚实守信虽好,但并不是“士”的最高层次。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kēng)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子路》)

子贡问老师:“怎么样才能称得上是‘士’?”孔子把“士”分为三等。“行己有耻”,不去做自己认为可耻的事情,即做事有原则性;“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出使到四方诸侯,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这样的“士”是第一等的。宗族的人都夸奖其孝敬父母,乡党邻里都夸奖他知礼懂事,敬重长辈,这是第二等。硁,即坚硬的小石头。孔子将“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之人称为像坚硬的小石头一样的小人物,有原则、有意志,但却难堪大用。为什么孔子有这样的看法呢?古代的“士”,指的是在政府服务的公差,这样的人必须以完成任务为第一使命,如果死守诚信,呆板不知变通,则难成大事,所以孔子仅仅将这样的人列为“士”之末等。可见,诚实守信固然是好品质,但“不择是非而必于信”也不可效仿,做事情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关于诚信,孟子说得很到位:“大人者,言不必行,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说话算不算数,办事情要不要有结果,都要以义为标准。就像有人得了重病,家人害怕病人知道后不利于治疗,故意不告诉他实情,这是善意的谎言,符合道义的标准,不能算作失信。

关于“友谅”多说了一些。总之,还是诚实守信的朋友益处多。谅还有体谅、谅解的意思。朋友宅心仁厚,不刻薄,自己犯了错不但能直言相告,还能宽慰自己,这样的朋友也不错。

“多闻”,即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经验丰富。朋友是人生的拓展,交“多闻之友”相当于扩展了人生的境域,开拓了视野,启发了心智。所以,朱熹说,交多闻之友“进于明”,能使自己更加明白事理,增加阅历,更有智慧。

(四)

交朋友的底线

友直、友谅、友多闻当然很好,但要找到三者兼具的朋友很难。如果要求很高,求全责备,则很难找到朋友。所以,孔子还给出了交朋友的一个底线。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中行”,即能行中庸之道的人,这在儒家看来几乎是完人了,找不到这样的人交往怎么办呢?那也不能滥交,至少应找狂者和狷者。这里的“狂”与“狂而不直”的“狂”有所区别,朱熹说:“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就是说这样的人,志向很高,从不掩饰自己的行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狂者有进取精神,干正事,走正路。“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狷者不是很聪明,但能守得住底线,知道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能坚持原则。像子路就是狂狷之人,心地纯正、直爽,敢说敢做,但让他干对不起朋友的事情他是断然不肯的。所以,心地正直、原则性强、有进取精神的人也是值得交的朋友。

(五)

如何赢得友谊

你选择朋友,朋友也在选择你,有时候不是想交朋友就能交到的,交朋友也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条件。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以文会友,也可以说以文交友,“文”是交流的平台、渠道和手段。“文”的范围很广,包括音乐、文学、体育等各个方面,至少像孔子所教授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包括在内。如通过音乐,孔子结识了很多朋友。

东营市中级人民法院

微信ID:dongyingzhongyuan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互动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官文苑走下圣坛的孔子——读《论语》的心得体会(四十九),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