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观读后感

我的世界观

 

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80后,和大多数人一样,从小怀揣着各种理想、梦想,长大学校毕业后,为了生活在外工作奔波十几年,现如今终于有点时间可以把我的思想总结汇总一下,然后分享给大家。小时候自己学习相对还是比较努力,但成绩一般,只是中等。虽然小时候学习一般,但三观很正,热爱独立思考,小时候就爱看新闻联播,时政要闻,对当今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中外历史充满浓厚的兴趣,初中的时候还信誓旦旦的在笔记本上写上要做个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喜爱看书,青年时期曾经有个梦想就是在能解决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当个图书管理员,每天泡在图书馆,阅读、自由思考。跟很多人一样,老是喜欢思考一些对现实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的事情,如人生的意义、价值、什么存在主义、虚无主义啦,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啦、社会制度哇、对历史事件的各种自我认识观点啦、人文地理啊、梵高的图画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了,什么超弦理论、平行宇宙啊等等。但这些跟我的现实生活工作,没多大关系,我只是我们国家伟大基建事业从业人员中一名普普通通的技术人员。虽然如此但依然喜欢思考这些东西,感觉思考这些东西,并想把这些思想总结归纳出来,成了我的一种执念。之前大学毕业工作后,进入社会,不得不为了生活而工作,在外奔波十几载,现在终于有些时间,能做些我喜欢的事,就算是完成我的执念吧,把我这些年对人生、社会、自然的思考归纳总结出来。

一、从生存到繁衍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类文明的意义又在哪,人类的社会制度,为何这么发展,为何近代中华文明没有发展出工业革命?我们的世界未来应该是什么样的?等等类似的问题,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考虑和观点,不少前辈、大师,大咖都有比较专业完善的研究和论述。我想我作为人类的一份子,21世纪的成熟人类,又是伟大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我也可以在这里表述一下我的观点。

我的思路是用一些最基本的道理和基本的自然或社会现象来论述我的观点。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先找到一些简单的、基本的道理,然后从简单的规律中发展出深刻见解或实践方法吧。

众所周知,生命是从无机物生成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等小分子,这些小分子通过长期积累与组合,逐步形成更复杂的有机大分子(如DNA和蛋白质),最终演化出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世间各种生物。作为一个生命,无论是细菌、昆虫、鱼类、还是老虎、人类也好,首先它要生存,也就是它必须能在这个客观自然世界中好好的生存、生活,所以我们可以认为生存是生命的根本基础,就好比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老子道德经的道生一的一,首先要存在。作为生命既然生存在这个客观自然世界中,生命以负熵为食,它必须拼命要在这个世界中获得能量(食物、阳光、金钱及各种资源)来保障自身的新陈代谢生存。各种生物、生命,它处在这个客观现实世界中,它要在这个客观世界中获得“能量”,它必然要感知着这个客观世界,遵循着自然法则,各有各的生存之道,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些大家都知道。

生命从诞生,几十亿年来,生命从单细胞生物到软体动物到鱼类到爬行类到哺乳类动物及人类,逐步进化出复杂的神经系统,足,耳朵、眼睛等越来越复杂的感知器官,对客观世界的感知能力越来越强(特别是人类的大脑)。生命自从诞生几十亿年来在不断努力加强进化出对客观自然世界的感知能力,那么作为自认为是高级动物的人类,那必然要把对客观现实世界的认知、对自然规律的思考、理解,对“能量”的利用掌握作为生命或者文明的重大目标和意义。而这种认知就是我们人类的科学和技术,并且现在大家都知道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古代特别是我国的古代的各朝代的皇帝大佬、大师好像没这么想,有时我也想过为什么,以后再说)。我说的这些可能乍一看起来,感觉都是都明白的大实话、废话,前面我说过,请允许我根据简单的道理、逻辑慢慢分析下去。

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棵小树,弱不禁风雨,百里森林,并肩耐岁寒,这个道理简单吧。一个生命,一个植物或动物,如果只有唯一个体,它是很难长时间生存下去的,我们也都知道自然界的每种生物基本都有很大的种群数量,每个种群成员个体除了要感知这个客观世界外,就是要和这个种群的其他个体建立联系、合作,建立群体组织关系(例如繁殖、狼群狩猎等)。那么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除了要不断对客观世界认知、思考、理解外,就是要不断处理、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表现形式,我认为包括社会团体、家庭、社会制度、公司等等。也就是说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是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科学),二是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组织制度),都是为了更好(效率)的生存、繁衍(传承),人人都想掌握控制更多的资源、能量,这是人类乃至生命DNA的本能,这就像金庸小说的倚天剑(自然科学规律)和屠龙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规则秩序),两剑结合就能发现武功秘籍(人类发展的脉络)。生命从单细胞生物直至进化出高级智慧生物的人类,最基本的欲望,吃饱喝足的满足、占有的欲望,发现新事物的惊奇,为了繁衍后代的激情快感等等,都是围绕着生存、繁衍的目的而进化设定。然而自然世界为什么要进化出人类这样的高级智慧动物,我们人类为何如此特别,我们人类又为什么是高级智慧动物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二、为什么人类能成为高级智慧动物(传承的意义)

根据现在的生物进化论,生物是有40多亿年前原始简单的单细胞生物,逐渐进化成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到各种藻类,软体动物、鱼类,再到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等等直到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这不由得让人感觉不可思议,生命能从一个原始简单的单细胞生物经过40多亿年时间演化出现在如此复杂多样的生物。鱼儿能畅游海底、鸟儿能飞翔、有善于奔跑的马儿,有各式各样的昆虫,蝙蝠甚至能够运用掌握超声波回声定位技术,电鳗能产生高压电流,各种生物运用着各种自然规律,各有各的生存之道和独门绝技,让我们叹为观止。

我们知道,最古老生物化石是加拿大发现的微生物化石,其年代约为43亿年前。这些微生物以铁为食,形态仅有人类头发丝的十分之一粗,与深海热泉环境相关,支持了生命可能起源于热泉。最初的原始生物,只是简单的能够从所处的客观环境(热泉)获得能量(食物)进行生存,然后能够进行DNA的复制繁衍,不断的生存繁殖,然而它为什么经过40多亿年的漫长时间里就能演化出目前如此复杂多样的生物世界呢,并且演化出人类这种高级智慧动物。为什么它在40多亿年时间里不一直就是单细胞生物呢。这不得不让人感觉时间具备极大的魔力。

换个角度考虑,其实比如蝙蝠掌握的超声波定位、鸟儿飞翔的掌握的空气动力学、甚至人类的思维能力,等等各种生物的各式各样的生存技能,运用的自然科学规律,这些科学规律或者这些技能规则先天本来就存在的,不生不灭,生命先有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从其所处的合适的客观环境(热泉)中获取能量生存,然后生命基因DNA复制繁衍,如此不断循环,然后生命的基因又可以变异,又可以适应不同的客观环境,生命又根据客观自然生存条件,随着时间的发展,运用着各式各样的科学规律,演化出各式各样、五彩缤纷,复杂的生命形式。生命的DNA复制繁衍生育功能,使生命有了穿越时空的能力,而足够无限的时间(40多亿年)为生命的进化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也可以理解为生命若拥有足够、无限长的时间可以创造一切可能,或者说无限的时间把各种可能(自然规律)都可以不断展现出来,当然还有一个前提是掌握相应的能量。

一般我们认为人类是高级动物是因为:1、高度发达的大脑认知能力2、复杂的语言与协作体系3、社会结构与文化属性4、工具使用能力等。这些说的都挺好,但我感觉最重要的一个点、一个原因没有足够重视,那就是人类拥有动物界无与伦比的“传承能力”,这种高效的传承能力,其实使人类具备一定穿越时空的认知能力,我们人类虽然不能自由穿越时空,但我们可以不断生育繁衍、并通过文字教育高效传承我们的认知、文化,如果时空是四维,我更愿意认为我们人类是3.5维的生物。在我们地球的生物的绝大多数,只是简单的生存、dna复制繁衍,被动的适应客观自然环境,没有哪种动物能够像人类这样不仅能够生殖繁衍,还能高效的把认知传承给下一代。

我们人类受孕后要怀胎10月才能出生,婴儿出生后要18年左右时间才完全成熟,这在动物界中绝对是时间漫长的了,自然界的大部分动物从受精卵到成熟都用不了这么久时间,一般我们感觉幼崽成熟独立生活的时间越快越好,然而人类却要长达18年,这表面上好像成熟慢是动物在自然界生存的劣势,但另一方面它有个天大的优势,10多年的时间,使人类的幼崽有充分的时间和父母、家庭、部落、或者是现代的国家教育体系中学习掌握前辈们积累的生存经验、科学技能,使下一代能够站在前辈的肩上,穿越时空的阻碍继续不断扩大人类的认知,并不断传承,以此无尽的循环,至此我相信若时间无限,我们人类亦可创造无限可能。

我们知道万年前原始人类,在没有发明复杂的语言文字和使用火之前,跟其他自然界的动物并没有显得更加特别,他们都还时刻警惕着其他猛兽的威胁,现代研究表明远古人类还一度濒临灭绝,然而现代人类却如此的兴旺发达,以绝对的实力“统治”着地球,而现代科学基因研究,其实万年前原始智人的基因和现代人的基因,基本一致,并没有什么变化。而这巨大的差异,是因为我们人类一代人又一代人高效的传承能力,从口语相传,到岩画石刻、甲骨文、竹简,文字符号记载传递认知,再到纸张、电脑手机互联网、不断提高的知识传承的效率,积累了跨越时空的认知体系,才使我们人类现在创造出、展现出各式各样自然规律的繁华。

我们也知道其实很多动物也极其的智慧、聪明,例如:

黑猩猩与人类基因相似度达98.8%,能使用树枝钓白蚁、石块砸坚果,具备初级符号语言学习能力,可掌握300个以上手势指令,建立等级制社会结构。

海豚大脑皮层褶皱密度接近人类,通过超声波传递三维空间信息,群体协作捕猎时采用声波干扰鱼群战术,展现战略规划能力。

虎鲸形成方言级语言系统,不同族群拥有专属狩猎技巧传承,运用气泡网围困猎物,捕食策略存在地域性文化差异。

章鱼虽无脊椎但拥有5亿神经元,可拆卸容器获取食物,腕足具备独立决策能力,触手能完成"开瓶盖-取食"连续操作。

亚洲象也可跨代际知识传承,复杂哀悼行为。通过镜子测试的物种(如海豚、大象)具备自我识别能力,乌鸦可制造钩状工具获取食物,这类行为体现对物理世界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它们为什么没有像我们人类这样用近万年时间,发展出如此繁荣的文明,其关键一个原因是我们人类有着无与伦比的知识传承的效率。

数亿年前原始单细胞生物只是简单的DNA复制繁衍,被动的变异生存在客观环境,慢慢进化出繁杂的动物,他们有眼睛、有耳朵、有的可以利用超声波来感知这个世界,并学会了教育幼崽生存技能(如豹子、企鹅、虎鲸等),直至进化出到人类这个天赋异禀的学习榜样,拥有着无与伦比的教育传承能力,可以让人类掌握穿越时间维度的认知,不得不让人感觉生命贵在传承,所谓的智慧就是对时空事物的掌握和预判。繁衍和传承让生命面对无限的时间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生命的繁衍和传承穿越着时空,不断的循环,不断的认知、揭示着、展现着神秘、不生不灭的自然规律法则。

思维表达示意图:

图1:思维表达示意图

三、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率先发展出工业革命?(人与人组织关系的演化)

关于为什么古代中国没有率先发展出工业革命?这个老话题,很多中外学者、大师早就给出了很多解释分析和答案,我相信很多普通人心中也都有自己的思考和答案。我们先看下这些主流的一些分析和答案(通过网络AI搜索)。

(1)制度与思想层面的结构性阻碍

官僚体系固化创新动力,中央集权压制市场活力

秦代以降的专制体制通过“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人阶层发展,商业资本难以突破官僚体系控制形成独立阶级。官营手工业垄断生产资料(如盐铁专营),私人工坊规模被严格限制,无法孕育规模化生产模式。

科举制度以儒家经典为核心考核内容,导致精英阶层专注仕途而非技术创新。

缺乏独立的科学家群体,技术研究长期依附于实用主义需求(如农业工具改良)。

(2)思想土壤缺失、法律体系缺失

缺乏对私有产权的系统性保护,商人财产随时面临皇权与官僚侵夺,抑制资本长期积累。契约精神未发展为制度基础,交易规则依附于宗族伦理而非法律保障。

儒家文化强调等级秩序与稳定,抑制了自由探索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缺乏类似欧洲启蒙运动的系统性思想解放运动,难以形成推动技术变革的理论基础。

(3)经济模式与社会需求局限

小农经济主导

家庭式农业生产模式抑制规模化商品生产需求,技术迭代缺乏市场驱动力。高水平农业均衡(如宋朝精耕细作)导致社会对技术革新的迫切性降低。

资本积累与分配困境

重农抑商”政策压缩商人阶层发展空间,民间资本难以进入工业领域。官营手工业垄断生产资料,抑制市场化竞争与技术创新积极性。

(4)科技发展路径差异

经验型技术传统

四大发明等成果多依赖实践经验积累,未通过数学化与实验科学形成理论体系。《天工开物》等著作侧重技术描述,缺乏牛顿力学式的普适性规律总结。

能源与地理限制

煤矿资源分布偏远,开采运输成本高于欧洲(如英国煤矿近海岸线)。蒸汽机等动力装置研发受限于冶金技术不足与能源利用效率低下。

(5)思想文化障碍

儒家伦理桎梏

科举制度将精英阶层导向仕途,技术创新被视为“奇技淫巧”丧失社会认同。“士农工商”等级秩序压制商业活动正当性,商人难以获得政治话语权。

儒家文化不是实学,而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整套价值体系。学校既不教数学,也不教自然科学和地理,培养出来的人毫无逻辑创造的才能!生活里都是一些机智的文字游戏婉转的甚至是转弯抹角的表达方式、以及引经据典的考证,这也造成了形式主义的极度泛滥。对经济管理放任自流,或者根本就没有能力对其进行管理,这种仅靠吟诗作赋式的管理从古代持续到近代-马克思韦伯。

黑格尔说:我怀着如饥似渴的心情阅读《论语》,结果令我大失所望。作为中国国教的儒家,本质上是缺乏思辨充满虚伪道德的皇帝宗教和士大夫宗教。它并不属于哲学范畴,不具备严谨逻辑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

站在我们现代人的角度上,我感觉这些分析和答案比较贴切、正确。古代中国高度集权,高度强调秩序,但我们再想下,为什么古代中国几千年会这样呢,它为什么选择了儒家文化强调等级秩序与稳定,却抑制了自由探索与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什么它必须出现强大的中央集权呢?让我们继续思考,来揭示更深层的答案。

我们都知道古代中国较早的就从原始社会进入农业社会,驯化农作物和牲畜,并逐渐掌握了青铜器的冶炼、铁器的冶炼,制作陶器,丝绸,布匹,发明文字,使用甲骨、石刻、竹简记录历史,后面又发明造纸术更好的记录历史、表述思想,生产力不断发展,并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百家争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学派相互争辩、吸收、融合,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如儒家的伦理、道家的哲学、法家的政治思想等)。到秦朝,商鞅变法,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开疆扩土,统一六国,统一文字、度量衡,开创皇帝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再到汉、唐的无为而治、罢黜百家,唯尊儒术,继续开疆扩土,完善统治制度,开创科举制度等等。

在这里再重点说下商鞅变法的秦朝

秦国的商鞅变法绝对是在中国的的历史上留下浓墨厚彩的一笔,我们先看下变法的主要内容。

1、经济改革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并允许自由买卖。

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奖励耕织生产。统一度量衡标准。

2、军事改革

建立军功授爵制度,废除世袭贵族特权。

禁止私斗,以斩敌首级数量作为授爵依据。

3、政治制度

推行县制,将全国划分为41个县,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免。

实行什伍连坐法,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强化基层控制。

我相信我们很多人都对商鞅变法比较了解,其实我们总结一下,其变法的核心就是打破旧贵族的垄断地位,强调社会制度的效率、秩序,充分调动每个民众在农业社会时期,粮食生产、建立军功的积极性。

这一切即让我们感到我们古代中国的辉煌和伟大,另一方面千年历史却一直停留在,一统天下唯我独尊,成王败寇、君君臣臣、兔死狗烹、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循环中,沉醉在天朝上国的优越感中。近代中国的落后和耻辱又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恨和唏嘘。但我这里要说的是古代中国,仅以农业文明的生产力,统治华夏大地约300万-100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长达数千年,这不得不让人感觉惊奇,这么大面积疆域的国家即使是在现代也是很少的,就连现代发达国家,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国土面积仅24.4万平方公里的英国也在时不时的闹分裂情绪。可想而知,以农业文明的生产力为基础,有效治理一个几百万平方公里疆域的国家是多么困难,它需要多么优秀的智慧,使用多么优秀的制度才能完成。

我认为古代中国的文化制度其实是有极大的优越性的,但放在现代社会来看其也有很大的弊端,但总体我们还是要去其糟泊留其精华,不可盲目的批判我们传统思想,也不可盲目的照抄西方的教条自由主义思想。古代中国如(秦汉时期)要想有效长期治理一个几百万平方公里疆域的国家,必须加强中央集权,其运用的制度思想必须要强调秩序,追求统治管理的效率,例如:1、制定统一的法律体系(如《秦律》),以法家的严刑峻法维护社会秩序,君主集权,重视制度与权术。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行政体系(三公九卿制),明确各部门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成为中国古代官制的基础。2、罢黜百家,唯尊儒术,儒家强调礼治、德治、人伦秩序,重视传承、教育与道德修养,传统儒家强调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的等级秩序,但压抑个体自由与平等意识。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组织制度)上是非常具有智慧的,它以君权神受、君主集权为基础,推行郡县制,利用法家、儒家、道家等思想逐步形成一个高效率的中华文化生态制度,使我们古人可以有效治理这片中华大地数千年,并不断循环传承。但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高度的中央集权下,在高度强调秩序的文化氛围下,必定压抑个体自由与平等意识,抑制了自由探索与批判性、逻辑思维的发展,抑制商业、个体手工业的发展,也就必然抑制了人对自然世界深度思考认知(自然科学的探索)的能力。

这也是导致我们近代落后的主要原因。我们古代过去强调社会人文秩序制度的建立,忽略了对自然规律的思考应用,让我有种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感叹。近代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使我们逐渐清醒,认识到我们忽略的功课,在经历了百年的屈辱、同时不断学习西方文化和科技、思考探索及艰苦斗争后,其实现代的中国走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一方面当代中国继承了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例如(勤劳、自律、克己、重视学习教育等),并学习吸收了西方社会的优秀文化理念,另一方面当代中国极度重视科学技术,提出了像科教兴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等口号,形成了一个具有高效率的社会文化制度模式,并在这种模式下,高效的对现在科学技术进行了掌握,这使得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完成现代工业化,掌握了巨大生产力,并不断创新发展。所以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制度模式是极其高效优秀的,放在全世界那都是最耀眼的存在,当然我们也要意识到我们还有很多不足,需不断改革、完善,毕竟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社会制度也是需要不断发展、进化的。

社会制度的构建和发展,需符合每一时期不同的客观历史环境的要求。人与人的社会组织模式,要在保持合理的社会秩序、遵守共同的社会规则下,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尊重个人自由,实事求是、尊重客观现实规律,激发鼓励社会每个人的创造力、创新精神、自由思考探索精神,继续不断提高人类对客观自然世界的认知,掌握高效生产力,并不断传承发展。

在此我敢说在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制度模式下,西方文化制度的杰出代表美国不是不可被超越的,也并不是那么完美的。在这一点上我们是有理性且强大的文化自信心的。我在两年前就认为美国若要取得竞争优势,要么是优化社会制度效率(这一点没想到居然和马斯克想的一样了,今年马斯克居然组建了效率部),要么是短时间内发展出新一代科学技术革命,但这两点都没那么容易。就目前而言美国的优势也就是:1、部分类别的科学技术对比中国依然领先。2、二战后其塑造的国际秩序体系的影响(例如美元霸权、全球的军事基地)。3、良好的自由学术氛围、原创性的创新精神。

英国开启了近代工业文明,这属于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掌握认知伟大提高,让英国一时间成为日不落帝国,但他没有实际的社会规模和社会组织效率,美国继承了西方文明英国的衣钵,又有巨大的社会规模体量,必然被后来美国的规模取代,所以美国成为20世纪的科技和社会经济的明珠,但美国说到底从某种角度看,只是现代化封建自由资本主义国家,在21世纪地球存量竞争的模式下,很难竞争过经过不断现代化改革的高效的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制度。中华文明必将复兴。

四、掌握能量的效率。

我们之前说过,生命乃至人类为了生存繁衍,要感知客观世界和建立群体组织协作关系,然后占有(获得)尽可能多的能量、资源(食物、土地空间、矿产、能源),是生命乃至人类的本能。人类中的“自私”的概念也许是生命基因DNA为了让生命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的一种本能。作为生命进化的结晶-最高级智慧动物的人类,在对客观自然世界的认知上,从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认识到内在本质的自然科学规律,并不断提高生产效率,不断掌握更多的资源和能量,其代表过程主要是火的使用→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这一点让人感觉到人类总是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掌握更多的资源能量,总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做最多的事,也是生命乃至人类的本性。例如人们总是喜欢速度快的交通工具(千里马、汽车、高铁、飞机等)、工厂总是想用最少的成本和时间生产最多的优秀产品、农民总是想用最少得时间收获最多的粮食等等,这样的例子太多太普遍。

同时另一方面人类的社会组织制度也在不断发展、进化,其表现为社会组织规模越来越大,社会组织效率不断优化提高,其过程主要为原始社会的部落→封建社会的城邦→近代及现代社会的国家观念。这一切让人感觉生命乃至人类总是在不断进化提高对能量掌握地效率,总是在追求在最少的时间内,做更多的事,生命及人类的繁衍和传承穿越着时空,让人类掌握穿越时间维度的认知,让生命及人类面对无限的时间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同时智慧人类的发展追求效率,压缩着时间,追求掌握更多的能量,在最少的时间内,创造最多的可能,这不得不让人感觉,生命具有穿越时空及压缩时间的特性本质。(在这里说明补充一下,我认为人类是生命进化的杰出代表,所以这里只写生命,从长远时间角度看,人类历史只是生命认知进化史的一部分)

随着人类对客观自然世界的不断认知,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断发展和传承,人类文明从原始社会的天然火种的保存利用到农业社会对生物能的利用(农作物、牛、马等的驯化),再到近代工业社会化石能源(石油、煤炭)、电能的使用,人类对能量的掌握逐渐有小变大,并推动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试想如果我们人类在不远的将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创造出可以提供清洁、安全、可持续并极其廉价的能源,那必将托举人类文明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能源就是各国争相发展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技术一旦突破成功,核聚变将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效率最高、最清洁的能源之一,彻底改变能源格局。核聚变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的优势,如果能够将其应用于太空探索,将为星际航行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这将使人类有可能实现更遥远的星际旅行,探索宇宙的奥秘,拓展人类的生存空间,在太空中建立长期的基地需要大量的能源供应,人工太阳技术可以为太空基地提供稳定、高效的能源,有助于实现人类在太空中的长期居住和开发利用,人类社会将进入星际文明时代,进入星级文明时代是生命发展的必然使命,更是智慧人类的必然使命。

五、从语言到文字到电脑互联网再到脑机接口(传承的效率)

众所周知一些简单的生物只有DNA复制遗传的一些本能的生存适应能力例如一些细菌、昆虫等,随着生命的进化一些高级一点的动物逐渐懂得了团队合作、教育幼崽捕猎等,并能通过一些简单肢体语言或者叫声一些表达一些认知信息,例如狼群、大象、大猩猩、虎鲸和一些鸟类。作为高级智慧动物的人类更有着非同寻常的认知能力。我们人类具有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原始社会人类部落中人类只能用原始语言或者一些简单的岩画对客观世界认知进行表达,对自己的后代进行口头言传身教。这种仅原始语言教育传承认知信息的效率是及其低下的,这也是原始人类在旧石器时代生存了百万年时间的重要原因,但文字的发明打通了人类文明发展的任督二脉,使人类认知、传承的效率极大的提高。发明文字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具革命性的突破之一,它如同 “文明的基因链”,将零散的经验、智慧和思想编织成跨越时空的巨网。

1、知识的 “时空锚点”:突破生理局限的传承革命

对抗记忆衰减:口头传承受限于人类记忆的模糊性(如史诗《奥德赛》经数代游吟诗人传唱后仍存在版本差异),而文字将知识固化为可追溯的 “客观载体”。例如,美索不达米亚泥板记录的农业历法,使灌溉技术得以精确传承千年。

跨代 “对话” 的可能:古埃及祭司用象形文字记录的医学纸莎草(如《艾德温・史密斯纸草文稿》),让 3000 年后的现代学者仍能研究古埃及外科手术技术;中国甲骨文对天象的记载,为当代天文学研究商代历法提供了关键证据。

2、社会结构的 “钢筋骨架”:从部落到帝国的制度基石

国家治理的基础设施:楔形文字泥板中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 1754 年)用 282 条法律条文确立社会秩序,使庞大的巴比伦帝国得以通过文字文书(如税收记录、官员任命书)实现高效管理。类似地,秦朝统一文字(小篆)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

经济网络的编织者:古印度河流域印章文字记录的贸易符号,见证了哈拉帕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的跨洋贸易网络;中世纪欧洲商人用拉丁文记录的复式记账法,直接推动了资本主义商业体系的诞生。

3、思维的 “脚手架”:从具象到抽象的认知飞跃

抽象思维的孵化器:古埃及文字从具体的 “猫头鹰” 图形(表示 “m” 音)发展为抽象音符,催生了早期语法规则;中国汉字从象形(如 “日”“月”)到形声(如 “江”“河”)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复杂概念的系统化归类能力。

科学理性的萌芽土壤:古希腊人用字母文字记录的数学证明(如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依赖文字的精确性实现逻辑推导;阿拉伯学者用阿拉伯文翻译的古希腊典籍,通过文字的标准化传播,为欧洲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讲文字是文明的第一次 “数字化”

从苏美尔泥板的刻痕到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代码,文字本质上是人类将经验 “数字化” 的最早尝试。它不仅是记录工具,更是文明的 “操作系统”,更是文明的 “时光胶囊”,没有文字,人类可能仍在口头传统的迷雾中蹒跚,而无法构建起科学、法律、艺术的摩天大厦。正如历史学家亨利・亚当斯所言:“文字是文明的血管,每一道刻痕都流淌着人类超越动物性的渴望。”总之文字的发明极大的提高了生命、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传承的效率,使人类认知具有穿越时空的能力,使人类用几千年的时间发展出我们现在辉煌的文明。

文字开始以石板、甲骨、动物皮革为载体进行记录传承,后面逐渐发明使用造价便宜、便于保存、方便记录书写的竹签、纸张作为载体,使人类的认知、历史文化更为方便传播、学习和传承,提高了人类认知的效率,继而提高了文明发展的效率,纸张的应用直到当今世界仍在大规模使用。现代人类在20世纪中叶发明了计算机(1946 年发明的 ENIAC 是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又是人类里程碑意义的发明。计算机能够通过电子电路处理数据、执行指令并自动完成复杂任务的智能设备。它的诞生彻底改变了人类的信息处理、沟通和生活方式,如今已渗透到科学研究、商业、教育、娱乐等几乎所有领域,计算机二进制逻辑是数字计算机的底层运行基础,它以 0 和 1 两个符号 表示逻辑状态,通过逻辑运算实现信息处理。二进制逻辑是计算机的 “语言根基”,它将现实世界的复杂信息抽象为 0 和 1 的组合,通过逻辑运算实现数据处理、程序运行和硬件控制。从基础的逻辑门到复杂的芯片架构,二进制贯穿计算机科学的始终,奠定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石。而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从军事实验品演变为全球基础设施,重新定义了人类的连接方式。总之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应用,再次提高了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教育学习、知识传播传承的效率。

我们知道当今世界一方面人类已经积攒了庞大、复杂的知识体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人文历史、哲学等等等等,各学科又不断交融发展,另一方面不论是文字书籍还是二进制的计算机互联网,都还是间接的用人类的本能的眼睛、耳朵等感官,把知识、观点转化为大脑的意识认知感受,但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面对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人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工具来帮助人类高效的认知、学习,生命乃至人类的认知都是不断进化提高认知、传承的效率的,那我们试想下,下一步人类文明的发展需要以什么样的认知形式来进一步辅助提高人类认知、学习、传承的效率呢?我想很多人都有了答案,这一技术就是AI技术和脑机接口。试想如果人类完全破解了脑电波信号的原理,并与计算机直接交互,实现了安全可靠的意念交流控制,其意义不亚于人类发明文字的意义,再次极大的提高人类认知、学习、传承的能力和思维效率跃升。虽然目前脑机接口技术还不成熟,但未来,随着神经科学、材料科学与人工智能的交叉突破,脑机接口有望重塑人类与技术的关系,甚至改变 “人类” 的定义。脑机接口正从辅助工具演变为人类能力的延伸载体,其意义已超越技术本身,成为文明进化的重要里程碑。

六、总结(本质体)

当代的存在主义认为宇宙是虚无的,世界的意义是没有意义,但存在先于本质,自由是人的根本属性,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原有存在的基础上自我塑造、自我成就,活得精彩,从而拥有意义。中国古代哲学经典《道德经》中的核心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一表述以高度抽象的语言阐释了宇宙生成论和道家哲学的本体论,道指宇宙的本源与本质规律,是无形无相、不可名状的存在(《道德经》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它超越一切具体事物,是万物生成的根源和运行的法则。道作为 “无”(无形无名),通过自我运动产生 “有”(有形有象的初始存在),即从 “无” 到 “有” 的质变。“道生一” 可类比宇宙从奇点(“一”)爆发,“一生二” 对应基本粒子分化为物质与反物质(阴阳),“三生万物” 则象征元素合成与星系演化。

宇宙作为多层次复杂系统,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化(如单细胞生物到人类社会),暗合 “从一到多” 的生成逻辑。与西方存在主义(如海德格尔 “存在与时间”)相通,均探讨存在的本源。现代物理学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揭示了微观世界的概率性、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等反直觉特性,它用数学语言描述了一个充满不确定性与关联性的微观世界,不仅重塑了物理学的根基,更通过技术创新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尽管其哲学内涵仍充满争议,但量子理论的正确性已被无数实验验证,未来它将继续引领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推动人类向更深层次的自然奥秘进发。宇宙学的能量无限大、密度无限高、体积无限小的奇点概念,以及当代超弦理论的高维时空、平行宇宙等观念,都不断揭示着世界不生不灭看似虚幻的本质。乍看虚幻,其也是人类认知极大提高的表现。

生命自从诞生从原始单细胞生物直到进化出高级智慧动物的人类,几十亿年来在不断利用不生不灭的自然法则,进化出更强的对客观自然世界的感知能力(知觉、意识、文化)、为了生存不断获得更多能量空间(食物、阳光、能源、土地及各种资源)、不断地繁衍、传承(穿越无限时空),并不断提高着效率(压缩时间),这一切预示着什么?

生命乃至人类的繁衍和传承穿越着时空,让人类掌握穿越时间维度的认知,让生命及人类面对无限的时间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同时智慧人类的发展追求着效率,压缩着时间,追求掌握更多的能量、资源,在最少的时间内,创造最多的可能,这让人感觉,生命具有穿越时空及压缩时间的特性本质,这一切都是生命进化的必然选择,并不断的循环,不断地成长,不断的认知、揭示着、展现着神秘、不生不灭的自然规律法则,去创造无限可能,最终不断接近、成为那个无所不能的本质存在。而这个世界的本质根源(后面统一称为本质体)好像是虚无的、充满无限可能、绝对自由的、无形无相、不可名状、不生不灭、能量无限大、密度无限大、没有所谓时间空间或者是一种高维度的存在。

不确定性就是无限可能,绝对自由就是不受任何约束,无限可能,怎么都可以,但现实没有绝对的自由。拥有无限的时间可以创造无限的可能,时间是(本质体、奇点、虚无、道、高维)的空间化、现实化、具象化的工具,好比是本质体在现实世界的电阻、副产品,也是通往本质体的障碍。一方面时空壁垒阻碍了生命的认知,但生命先天就具备生殖繁衍、传承的能力,可以穿越时空,另一方面无限的时间充满无限可能的性质,生命的进化本质是穿越时空、对抗熵增、对抗时间、创造效率、压缩时间最终彻底掌握时间,同时还需要不断掌握越来越多的能量。

所谓生物本能和情感是生命在进化的历史长河中,对认知和生存的必要追求过程中,刻在DNA中的记忆和表达。生命的本能和情感的进化产生更高级的升华,那就是思想意识。意识是无限自由本质体,在不同局限时空内,对客观物质世界规律的综合有限自由认知和表达,绝对自由意识可以想怎么想就怎么认为,理论上绝对自由。

我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请看:总体思维示意图

图2:总体思维示意图

卷后絮语

这些都是多年闲暇时的胡思乱想的一些总结,本人水平有限、才疏学浅,也不专业,时间也有限,感觉我表达的很一般,有不正确的或者更好的理解欢迎大家共同探讨、指正。在此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带领人类进入星际时代。祝愿世界每个人都找到自己人生的意义,实现自身的价值,人人自由、幸福又安康。

2025年5月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的世界观,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