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古代诗歌

北京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全解析

 

#当我们谈论高考时#

一、课外古诗词诵读

1. 《竹里馆》——王维

原文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独坐、弹琴、长啸的情景,以自然平淡的笔调营造出清幽绝俗的意境。“幽篁”“深林”“明月”构成静谧的画面,反衬诗人内心的宁静淡泊。末句“明月来相照”赋予自然以生命,仿佛明月是知己,与诗人相伴,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与孤独中的自足 。王维通过以动衬静的手法,将弹琴、长啸的声响融入寂静的月夜,展现了隐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精神境界。

2.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原文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解析

诗以“暗飞声”的笛声开篇,营造出悠扬缥缈的氛围。“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夸张手法,极写笛声的穿透力,暗示游子思乡之情的蔓延。“折柳”指《折杨柳》曲,暗含离别之意,触发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李白通过听觉与想象的结合,将笛声与春风、乡情交织,表达了客居他乡的孤寂与对故园的深切眷恋。诗中“暗”字既写笛声的隐约,又呼应“不知谁家”的悬念,情感层层递进,余韵悠长。

3. 《逢入京使》——岑参

原文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

这首诗截取边塞生活中的一个片段:诗人在途中偶遇回京使者,因无纸笔,只能托其捎口信报平安。前两句以“路漫漫”“泪不干”渲染思乡之切,后两句用白描手法直抒胸臆,将报国之志与亲情矛盾浓缩在“传语报平安”中。岑参以质朴的语言展现复杂情感,既有对故园的眷念,又有边塞男儿的豪迈,“马上相逢”的仓促与“传语”的简洁,凸显生活真实感与人性温度。

4. 《晚春》——韩愈

原文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解析

诗中,韩愈赋予草木以人的情感,描绘它们在暮春时节争奇斗艳的景象。“知春不久归”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敏感,“斗芳菲”则展现生命的蓬勃。杨花榆荚虽无艳丽色彩,却以“漫天作雪飞”的姿态勇敢展现自我,讽刺了“无才思”者的自惭形秽,实则赞扬其积极态度。全诗以拟人化手法,借景喻理,传达出珍惜光阴、乐观进取的人生哲理 。末句“惟解”二字看似调侃,实则饱含对平凡生命的尊重与鼓励。

二、古代诗歌五首

1.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原文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解析

诗人登幽州台,俯仰古今,感慨历史长河中贤君明主的难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以时空的无限反衬个人的渺小与孤独,“念天地之悠悠”进一步强化宇宙的浩渺与人生的短暂。末句“独怆然而涕下”直抒胸臆,将怀才不遇的悲愤、壮志难酬的苦闷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融为一体,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风苍凉悲壮,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被誉为“绝唱”。

2. 《望岳》——杜甫

原文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解析

这首诗以“望”字贯穿,描绘泰山的雄伟磅礴。首联以设问起笔,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之高;“钟神秀”“割昏晓”分别从秀丽与巍峨两方面刻画泰山,“割”字炼字精妙,凸显山之险峻。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通过诗人的感受,表现泰山的深邃与生机。末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既表达攀登顶峰的决心,更暗含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青年杜甫的豪情壮志。

3. 《登飞来峰》——王安石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解析

诗的前两句虚实结合,描绘飞来峰的高耸与日出的壮丽,暗示诗人对革新事业的信心。后两句以“浮云”比喻保守势力,“不畏”二字凸显诗人高瞻远瞩、不惧阻挠的改革精神。“身在最高层”既指物理高度,更象征思想境界的超越,表达了政治家的魄力与远见。王安石通过写景与议论的融合,将自然景象升华为人生哲理,语言简洁而寓意深刻。

4. 《游山西村》——陆游

原文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解析

这首诗以游村经历为线索,展现农村的淳朴风情。首联写农家待客的热情,“腊酒浑”“足鸡豚”体现真诚;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是实景描写,又蕴含困境中孕育希望的哲理,成为千古名句。颈联描绘春社祭祀的热闹场景,尾联表达对乡村生活的向往。陆游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与人生感悟融为一体,语言质朴而情感真挚。

5. 《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

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辞官离京的复杂心情,“浩荡离愁”与“白日斜”渲染出悲壮氛围,“吟鞭东指”则暗含对未来的期待。后两句以“落红”自喻,“化作春泥更护花”表明诗人虽脱离官场,仍愿为国家培养人才、贡献力量。龚自珍借落花的意象,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展现了崇高的奉献精神。这两句诗因其深刻的哲理与动人的情怀,成为传世名句 。

三、补充篇目(课外古诗词诵读)

1. 《泊秦淮》——杜牧

原文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以互文手法描绘秦淮河的朦胧夜景,为下文抒情铺垫。“商女”“后庭花”借古讽今,批评晚唐统治者沉溺享乐、不思进取,对国家命运的麻木。杜牧以委婉含蓄的笔触,将历史教训与现实批判融为一体,表达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2. 《贾生》——李商隐

原文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解析

诗的前两句赞扬贾谊的才华,后两句以“可怜”转折,揭露汉文帝表面求贤实则不问民生的虚伪。李商隐借古事讽刺晚唐帝王重鬼神轻治国的荒诞,表达对贤才被埋没的悲愤与对现实的失望。全诗以小见大,语言冷峻,充满讽刺意味。

3.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杨万里

原文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解析

这首诗以登山为喻,揭示人生哲理:不要被暂时的顺利迷惑,困难往往接踵而至。“赚得行人错喜欢”用口语化表达,生动幽默;“一山放出一山拦”以拟人手法,强调挑战的连续性。杨万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在逆境中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4. 《约客》——赵师秀

原文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解析

诗的前两句描绘江南梅雨季节的潮湿与蛙声喧闹,营造出静谧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写等待友人不至的情景,“闲敲棋子”“落灯花”通过细节刻画,将诗人的闲适与无奈融为一体。赵师秀以景衬情,以动写静,展现了独处时的悠然心境与对友情的期待。

总结

七年级下册古诗涵盖山水田园、边塞思乡、哲理抒怀等多种主题,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与独特的意象,传递出对自然、人生、家国的深刻思考。学习这些诗歌时,需结合创作背景,品味语言的凝练与意境的深远,感受古人的情感与智慧。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京初一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古诗全解析,想要了解更多优质的相关资讯,请大家多多关注"大世界日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